《成了一台戲》
作者:賴淑芬
出版地:香港
出版:冬青樹圖書製作公司
出版年份:2017年

 

「一個群體的故事,以團隊尋求領受異象,服侍無家者,經歷了神蹟處處」。書面所列出的四句說話重點地勾勒出本書的主要內容。的確,這本書記載了一個基督教機構如何為神開拓無家者事工,包括浪童等事工的歷史事蹟,也更多的是見證了神如何把無可能完成的事工變成可能,一個接續一個的神績絕對不能用恰巧來形容。

本書除了見證神的作為,鼓勵信徒多有信心,也為大家勾勒出一個被神所用的群體,應該是怎樣的一個同工團隊,當隊員之間出現問題時,管理層如何先尋求神的意思,再去「處理掉」這一位同事。這些都是屬世的管理學中學不到的,當然,要尋求神的心意並非容易的事情,此書亦為大家闡述了如何聆聽神的聽音。在過程中難免會出錯,這讓作者更懂得謙卑去學習聆聽神的聲音,而虛心尋求神。當人學習按照祂的吩咐而作,每每讓人讚嘆於祂是獨行奇事的神。

平等機會委員會於昨日(2018年1月2日)發新聞稿及上載2017年11月尾已提交的性別承認諮詢意見書,[1] 建議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採納最寬鬆的自我聲明模式及訂立多項侵害人權的刑法措施,本社表示極度遺憾。
 

平機會有關性別承認的建議可歸納「五不」和「三立」:

「五不」
不須診斷證明(p.28)
不須荷爾蒙或其他治療(p.33)
不須真實生活測試(p.30)
不須變性手術(p.39)
不限年齡(p.46)、婚姻狀況(p.50)和親職狀況(p.52)
 

「三立」
訂立性別承認法(p.15)

訂立更改如:出生證明等歷史文件的機制(p.65)
訂立禁止披露變性者身份的刑事法(p.66)

上述倡議比大多數同運團體提倡的「無須手術模式」更為激進。本社認為平機會此建議將市民置於動輒犯法的險境,與其作為執行歧視條例的法定機關有著嚴重角色衝突。此建議亦漠視女性權益及言論自由。現詳述如下:

電視節目,往往反映一個地方處理事情的方法。以競賽類的節目為例,香港的比賽一直講求公平公正,但近年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古靈精怪的情況,例如早前香港小姐選舉,最後要出動「DO姐」出動決定勝敗,不少網民質疑有關事件的公平公正性。

綜藝競技類節目,我們尚且追求公平,這是香港的人文素質的表現,也是社會對規則的追求和執著。但反觀現時內地不少類似的綜藝比賽,不論是唱歌、跳舞,參加者、評判隨時棄賽,或者在比賽中做不君子的行為,甚至節目的編導,隨時因著不同原則更改規則。可是內地觀眾一邊罵又一邊看,變相接受了這種無客觀規則的狀態,甚至習慣到一個地步,會討論何時節目組會為了收視,做不同的小動作,愈是古怪愈是正常,甚至會被視為奇招而得到不少的節目爭相效法。可見大眾文化的產品,其實反映一個地方民眾的心態和價值觀。

我們理應對類似的節目有敏銳的觀察。面對不公的情況,不應因為這只是個綜藝節目,就降低我們對規則/制度的要求,否則到最後,當我們習慣了黑幕,不去正視它們,不去定立規則,就可能有天像文章《習慣說》中的孩子一樣,習慣了問題,就不再想辦法去解決了。

有電視台曾在其台慶節目中插入一個嘉賓食炸雞環節,女主持人突然在節目中稱要請一眾藝員「食好嘢」,該台的一眾藝人於是就在盛裝之下表現出十分街坊地享受吃炸雞。這個令人覺得牽強,干擾觀賞趣味的環節,讓通訊局收到多宗投訴,局方經考慮後,認為該台做法嚴重違反了《電視節目守則》及《電視廣告守則》,並須罰款15萬元。該電視台不服並以裁決無理及違反《人權法案》提出司法覆核,事件仍在審理中。

 

當那邊廂仍是「懸案」一宗時,這邊廂的通訊局在今年2至6月進行了意見調查。發現有四成多受訪觀眾接受或非常接受免費電視的植入式廣告;五成多觀眾接受免費電視台增加植入式廣告,為數不少。當局正考慮放寬規管間接宣傳和植入式廣告的條文,順應民意與業界需求。

 

馬季開鑼,共6.6萬人次入場,人數較去年上升了3.1%;10場賽事投注額共達12.94億,較去年升6.6%。可見賽馬活動近年已經重新吸引賭徒參與,馬會在馬季開鑼前更透露去年投注額上升,足見混合彩池、增加賽馬日根本就是助長賭風。

我們建議政府必須加強對馬會的監察,不能盲目地對馬會不同的建議都隨便通過。現在增加彩池,賽馬日等等的措施最後都成為了馬會賺錢的渠道。近年不難發現馬會已經成功轉型到互聯網,大家聽的不再是電台、看的不再是電視,轉向了手機。馬會甚至已經自製節目方便賭客,當然也包括最新的賠率。

相比之下,現時的報章的資訊已經不再重要,大部份馬迷買的不是排位,賠率的資料,而是「貼士」。在近月開鑼後已經有不少「貼士」網站和FB專頁的開設,吸引賭徒付錢購買其獨家消息,這種群帶的「生意」在香港甚少受到監管,但就成為不少騙徒吸引賭徒的機會,情況令人擔憂。

國際

同運政治

 

澳洲高等法院裁定於9月12日至10月27日間以郵政投票調查方式讓民眾決定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否要按計劃進行。同運一方對裁決感對不滿,認為應直接立法;澳洲婚姻同盟(Coalition for Marriage)強烈主張投反對票。澳洲郵政將問卷郵遞至逾1600萬名選民,公投結果將於11月15日公布。

巴西聯邦法官卡瓦略做出判決,心理醫生可將同性戀者視為「患者」並進行「轉換療法」,並免受審查或處罰。巴西聯邦心理學委員會1999年通過的禁止為同性戀人士進行性取向「轉換療法」決議由此被推翻。該判決在巴西全國範圍內引發爭議,同運人士接連發聲譴責,認為是開歷史倒車。事實上,巴西社會對同性戀相對寬容。在這裡,同性婚姻合法。今年的巴西聖保羅同性戀嘉年華大遊行吸引了300萬人參加。

往年回顧: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5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4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3

 

同性婚姻是各地同運的里程碑。美國同志運動(LGBT Movement)成功爭取同婚後,方向由同性戀(LGB)轉向跨性別(T)。2016年鬧得最熱哄哄的,莫過於跨性別廁所大戰,在公私領域重新定義性別。此外,世界各地因著同性婚姻和歧視法,持續引申不同事件。至於在亞洲,台灣於年尾進取地修改婚姻法,爭議觸目。

2016年我們委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學者進行電話隨機抽樣調查,共訪問了2051位香港成年市民,內容包括香港人對婚姻意義、修改婚姻制度、養育後代的取態。我們發現現今處於適婚年齡的香港男性有以下取態:

 

1.     成為爸爸的決心較低

明光社

 

 

2.     愈來愈唔覺得結婚和成為爸爸有關係

 

明光社

  1. 引言

近一年,美國涉及跨性別人士使用廁所的訴訟繁多。今年4月第四巡迴上訴法院判決,根據聯邦教育條例Title IX,一名「女跨男」的學生有權使用男生廁所[1](意即「男跨女」的學生亦可使用女生廁所)。但是,8月21日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卻判決,Title IX沒有賦予跨性別學生按照其自認性別使用廁所的權利。[2]兩個法院的判決明顯互相衝突。

8月26日,北卡羅萊納州(北州)地方法院同意以上第四巡迴上訴法院的判決,並裁定北州政府不能立例規定學生只能按照生理性別使用廁所。在美國最高法院未有最終裁決前,相信這些爭訟難以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