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俊文 | 前明光社項目主任

美國的政治制度是不少國家爭相仿效的對象,美國以「聯邦制」處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的權力關係;以「權力分立」將行政、立法及司法三大政府機關分開並且互相制衡,防止政府濫權,影響人民利益。不過,今次美國最高法院就同性婚姻的裁決,由九位法官以五票對四票輕微多數,裁決同性婚姻受美國憲法保障,並強制全國五十個州的人民必須遵從。不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卻狠批這是將決定同性婚姻的問題「從人民手中奪取來」。[1]

「反對由九個法官決定一個社會制度」是不少人對是次判決的立場,不過這句話卻惹來「不尊重法治」、「不懂司法獨立」等批評。要理解這些說法是否成立,我們最好的方法是從美國的政治制度說起,並從同性婚姻一案思考判決和美國政治制度的互動關係。

 

藍俊文 | 前明光社項目主任

「全民公投」、「立法修訂」與「司法覆核」(Judicial Review)是世界各地通過同性婚姻的三大途徑,當然每一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以下將會簡單分析數個已通過同性婚姻國家的背景,讓讀者參考,並了解當中相通之處,引以為鑑。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社關行動)

政改否決後,特首梁振英表示會專注於民生事務上,有評論認為這是為了建制派於未來的選戰和特首連任準備。不過,不理會政制發展,單靠政策是否就能處理好民生問題呢?對普羅小市民來說,民生問題或許並非陳義高深的社會政策,也不是那些繁重的經濟數字,而是有片瓦棲身、有地方可買餸、有一口可安心飲用的自來水。衣食住行每一件生活的瑣事,究竟哪一項和政治無關?

梁特首在競選特首時曾給香港人一個解決房屋問題的願景,可是三年以來,我們看到年青人仍然為片瓦問題而推遲結婚年齡,公屋輪候冊更突破廿七萬,「港人港地」政策流於空談,土地供應遠遠落後於房屋的需求量。套用特首的思路,房屋問題源於土地,政府曾提出增加土地的方法,可是卻一一被社會人士反對:東北發展被保育人士反對;發展郊野公園被環保人士反對;「港人港地」被既得利益者反對。政治,當然不能一下子處理所有這些問題,但民主的選舉卻讓市民能夠以選票決定政策方向,為政府提供認受性,為政策減低阻力。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1月初,平機會主席周一嶽醫生對傳媒放風,表示在《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問題上,看不到理據認為教會可以提出豁免,並指平機會不會主動提出豁免,假如「樣樣嘢都豁免」,法律會淪為無效;他又指教會應該改變對同性戀的態度。不過,在10日後,當「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到平機會請願時,他卻又一次「轉軚」,指「容許某些宗教團體有某些豁免」;但豁免的地方,是就業還是教會環境裏,這方面「就要教會自行決定」。
 
家校團體針對的明明只是立法後所造成的「洗腦」效應,恐怕下一代被逼接受像外國一樣的「同運洗腦教育」,但周主席卻將所有反對的聲音都視為宗教團體的教義問題,這完全是混淆視聽,扭曲反對意見,以為社會上只有宗教團體反對立法。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本年五月六日,葵涌貨櫃碼頭外判商和碼頭工人代表以9.8%的加薪幅度取得共識,長達四十日的碼頭工潮終於結束。是次工潮讓市民有機會透過傳媒認識貨櫃碼頭的運作,有些熱心的市民甚至親身接觸工人,提供物資和精神上的支援,當中更有人加入工潮與工人一起對抗資本家。不過工潮過後,有不少問題其實仍值得香港社會深思,今期城市熱話讓我們探討外判制度的爭議。
 
外判制度的影響
是次工潮其中一個重要爭議點是外判制度對工人生計的影響,不論是工會領袖,還是傳媒均不約而同地抨擊外判制度,認為這種生產模式是剝削碼頭工人的元兇。誠然,將生產線上某些工序外判出去無非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過當商人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而其他生產因素的成本都不能下調時,被無情地犧牲的往往是工人的薪金。根據是次罷工工人的看法,他們十多年來都沒有得到外判商合理的加薪,實質工資水平甚至比回歸前更低;再加上工作環境惡劣因而觸發這場罷工運動,爭取合理待遇。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上表示劏房「有存在價值」,這番言論引來社會一片嘩然。可是,在群起而攻之的背後,其實副局長的言論或多或少反映了香港基層住房的悲涼現況。
 
近年樓價颷升,帶動私樓租金不斷上揚,就連劏房的租金亦不能倖免,據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的調查顯示,一個位於深水埗的劏房單位的呎租竟高達34元,足可媲美豪宅[1]。可是,高昂的租金並未能換來舒適的環境,這些劏房多位於舊區的唐樓,由一個大單位「劏」成多個附設廁所的小單位,每個面積只有約60呎,僅僅可放下一張床。更甚者,不少單位是被非法改建,內部的主力牆被拆去,地台被升高用作鋪設喉管。這種改建方法不但危害到樓宇的結構,更嚴重影響住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