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我.森情
專欄
港.我.森情

教會重視婚姻與家庭,因為這是上帝為人設立的,讓人可以在被保護和被祝福的環境下生活的一個安全網,無論一個人有沒有結婚,但由父母所建立的家庭,仍然是大部份人賴以健康成長的安樂窩和可以遮風擋雨的避難所。因此,努力營造一個對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和教會生態,是教會群體應有之義,而且應該做得比沒有信仰的群體更多和更好,這才是活出信仰的生命和見證的應有表現。

首先,在對待同工方面,教會群體應主動檢視我們在工作環境有沒有積極照顧同工在家庭方面的需要?例如,會不會遷就、甚至鼓勵他們抽時間送完子女回校上課,才彈性地回辦公室工作呢?會不會因應各人居住地點的遠近、交通情況和和家庭需要的不同,而實行在一定範圍內的彈性上班時間呢?例如有一兩小時的先後差異,其實並不困難,無論同工返八點、九點還是十點,只要大家事先作好安排,要一起開會或商討工作的問題亦有很多重疊的時間可以進行。此外,在疫情期間,由於大家已習慣了在家工作和網上的會議,遇上家庭有特別需要或家居附近的交通或天氣情況出現特殊的情況,讓同工偶爾在家工作又有何不可?
 
此外,隨著社會環境和工作模式的轉變,愈來愈多人因為照顧家庭、配合個人學習和興趣的需要、以及想有多點個人的空間等不同原因而選擇做兼職或成為斜槓一族,若教會和機構仍然以固有的模式和期望去對待每一位同工的話,恐怕在吸納人才方面會有很大的障礙,現代人講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重視發揮個人多方面的興趣和恩賜,有時未必能夠滿足於只從事一份工作或只能發揮其中一種恩賜,有些人在服侍基層、長者、新移民或者做行政工作的同時,也可能希望在音樂、戲劇、烹飪或者輔導等不同方面滿足自己的夢想。

一個有事奉心志的人並不等如就不能追夢,兩者並不一定是對立的,一個人可以「瞓身」參與事奉,但不等如要「賣身」給一份的事奉,教牧同工在忠心事奉之餘,也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上帝既然給我們多樣和豐富的恩賜和興趣,除了讓我們一起建立祂的身體之外,也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活得更豐盛,祝福更多不同的人。而作為父母的,在子女年幼的時候,都想用多些時間陪伴和看著他們成長,因為子女人生的重要階段,錯過了就沒有機會再來一次,彈性的工作時間和時數可以達致雙贏,何樂而不為?

另一方面,有些教牧同工的工作時間實在太長,與要求降低工時、提高福利的社會大氣候格格不入,而就算工時不算太長的,卻因為星期六和日都是教會的黃金時間,大大小小的聚會和會議都不斷舉行,令同工很多時都無法陪伴家人,就算每星期一或二有補假,但往往由於家人要返工返學而無法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令同工與家人的關係疏離,特別令配偶和年幼的子女感到被忽視,甚至對教會反感。當教會高舉家庭價值的時候,理應考慮讓同工在家人一般會放假的日子,如星期六、日,起碼每月各有一兩天讓同工可以輪休。教牧同工在牧養和關心會友的時候,也要好好關心自己的家人。

而在公眾假期,有些教會很喜歡安排不同的活動如旅行、退修、宿營、講座或聯誼,原意雖好,但卻容易令同工和負責的弟兄姊妹要拋妻/夫棄子,偶一為之尚可,若經常如此則會令同工的家人不高興,教會在考慮聚會和活動的安排時亦應貫徹對同工的家庭友善。而作為會友的,亦不應要求同工隨傳隨到,在工餘時間,除了性命攸關的大事,如家人垂危、甚或遇上嚴重意外,同工趕往安慰和支持家人是應有之義,不過,大家亦要體諒前來表達關心的人未必一定是堂主任、牧師或某傳道,因為每個人都總會有一些本身的要事,只要大家有同理心,代入教牧同工家人的處境,相信便會有不同的考慮。  教牧同工、甚至整個教會不能夠在講台上高舉家庭價值,自己卻忽視與家人的關係,當然,長執們在協助教牧愛護家庭方面亦應該出多一分力。

家庭友善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信念和態度,當我們願意這樣做,自然就有動力和方法去解決一切似是而非的困難,為了自己和其他弟兄姊妹的家庭幸福多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