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20週年講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明光社20週年講座──誰的火棒誰去接之社關三種情,已於6月29日晚上假旺角浸信會舉行。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為講員,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座堂主任范晉豪牧師及青年信徒鍾泰來先生為回應嘉賓,分享了他們在社關路的經驗及看法。當晚氣氛愉快,與會者亦於互動環節踴躍發問,討論熱烈。

志森在明光社服侍18年,坦言信仰本身是窄路,有很多挑戰,社關的路並不易走。對明光社而言,面對小眾的網上媒體、激進的同志運動、逆向歧視加劇、信徒面對朋輩與世俗的壓力、支持與反對的人士強烈對比等多種挑戰,要將炙熱的社關火棒傳承下去,志森認為應交棒給對社會需要有負擔、不怕孤單、願意突破自己及接受挑戰的弟兄姊妹。一代不同一代,志森亦盼望社關之路有不同氣質的人一起參與及同行,寄望接棒人「能堅毅、敢言、宏觀、憐憫及真誠,並且不固執、不衝動、不自大、不濫情及不自義。」

范牧師認為教會非俱樂部,而是上帝恩典的發射站。教會開放給信徒聚會,不單要向有需要的人士給予幫助,同時亦應讓教友有機會實踐及學習,將耶穌留下的大使命,一代接一代傳下去關心這世界。傳承如田徑接力,對范牧師而言,各有特質:負責第一棒的爆發力要如子彈,當仁不讓,應做就做;第二棒則是調節失誤,應是強於溝通及復和;第三棒應強於堅持,可於漫長之路上繼續前行;而最後第四棒,亦應強於信念,往前超越所有難關及障礙。

明光社20週年講座

選擇沉默是容易的,信仰不是堅離地,要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活出信仰,相信是不少信徒的挑戰。
 
以往很多人對社會的不公義敢怒而不敢言。但近年社會的撕裂在於不少人誤以為敢言等於正確,忘記了自己可能真心地錯誤。敢言的人其實最需要敢於自我批判和反思。
 
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明光社在不斷學習和反思中渡過了二十年,在面對眾多有爭議的社會議題,如傳媒、性教育和同性戀運動等等,我們另類的聲音既成為火頭,亦成為箭靶。社關的路應如何走下去,誠邀所有關心教會社關前路的年青教牧、長執、教會的中堅份子,以及最有條件接下火棒的有心人,一起出席與我們反思及討論香港教會的社關前路。
 
關心社會,活出信仰絕對不只是單一種向度,讓我們一起藉講員的經驗和對話,了解不同關心社會的方法,再思想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在生活中,將愛和盼望帶給一些有需要的人。如果你也有社關的經驗或看法,誠邀你出席和對話,集思廣益!
 
日期:2017年6月29日(四)
時間:7:30pm-9:30pm
地點:旺角浸信會 (九龍旺角山東街47-51號中僑商業大廈5字樓副堂)
講員:蔡志森先生 (明光社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