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渴慕錢財,就被引誘離棄信仰,也用許多痛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10《環球聖經譯本》

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財金貿易不絕。但在複雜的金融操作背後,香港人無不跳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泥淖中。即使你不是財金達人,只靠辛苦賺取得來的工資過當下的生活,都十分勉強。如果要顧及退休的打算,在法例規定最基本的「強積金」供款之下,都必然要進入金融投資領域之中。更何況不同的金融、投資、理財、加密貨幣,甚至聲稱「易借易還」的財金商品廣告日日展現眼前,彷佛人人要投資理財,才能達到理想。琳琅滿目的財金產品有多少以理財為名,貪念行先呢?當中又有多少實際是誘人陷阱?誰是最有可能的受害者?

「怕走寶」求短線回報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近期統計,本港18至64歲人士中,大約有三分二已擁有信用卡;而在職人士的比率更高。分析不同類型消費一族的簽帳額,平均來說,每名信用卡客戶的總消費近5,200元!此外,一項歷時七年、有逾一萬宗欠債個案的研究顯示,有6%至8%的個案為25歲以下的年輕人,當中有近兩成為大學生。

研究顯示,港人負債的主要原因為過度消費、入不敷支、賭博、協助親友和失業。對青少年而言,消費文化確有極大誘惑:名牌衣飾及潮流產品往往等於個人品味、地位和能力,但「停一停,想一想」,難道真的「我消費,所以我存在」嗎?

信用卡機構的責任

每逢大學開學期間,信用卡機構總會鋪天蓋地推出推廣活動,皆因願意申請信用卡的學生為數不少,而且不用擔心他們的還款能力,因為預期他們畢業後人人高薪厚職;即使沒能力償還的「債仔」亦會主動發揮「在家靠父母」的功能,皆因天下父母都不會見死不救,難怪有父母寧願動用退休金,也要替子女還債也。每次打開信箱或電郵,又收到不少信用卡購物和優惠宣傳單張,真替定力不夠的青少年擔心,如果他們不能妥善使用第一張信用卡,以後便會影響他們的信用記錄,甚至會導致破產。

----教牧現時面對的倫理挑戰

訪問: 陳燕萍 郭卓靈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拓展及教育)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身處風氣和潮流轉變極快的社會之中,信徒的生命倫理觀或多或少會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教會除了教導聖經真理外,還會要求會眾將所學的道理融合於生活裡,教牧在教導上究竟遇到了什麼困難?基督教倫理觀如何能在信徒群體中得以鞏固?如何在社會更加體現這倫理觀?我們分別訪問了何志滌牧師、羅錫為牧師和李耀全牧師,分享他們在教會牧養信徒,處理有關生命倫理問題的經驗。

何志滌牧師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主任牧師 明光社董事